2020年的第一场院线电影。 人很多,电影看的也蛮过瘾的,画面、配乐都比较让人舒服,有笑有泪。 我的评价和豆瓣评分差不多,图个解压,能看,经不住细推。 首先,这种拼盘式的策划挺鸡贼的,一部电影里分了5个单元,相当于观众一下子看到了5部电影。分别是:《北京好人》《天上掉下个UFO》《最后一课》《回乡之路》《神笔马亮》。买一得五,划算。 其次,每部片子都很短,很配喜爱短视频的广大群众。 正如《浅薄》一书中指出,互联网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改变了人类的大脑,人们不再适应深度的思维方式,人的大脑被快速化、扁平化的“浅”思维所改变,这是时代以及科技对人类认知领域产生的影响。——碎片化阅读、短视频、直播等媒介的流行,证明了这一点。 同时,这部片子还有一个非常适合国庆档的主题,导演、演员也都具有一定的票房影响力。 种种因素叠加,可见这部电影是能挣钱的,好项目。 有意思的是,《北京好人》是“骗”医保的故事;《天上掉下个UFO》“骗”流量;《最后一课》“骗”老师;《回乡之路》“骗”同学;《神笔马亮》“骗”老婆。 虽然电影里表现的“欺骗”,都是带着善意的,但这种“不好好说话”的处事逻辑和虚假的人际往来,不符合我的审美情趣。这样的故事呈现虽然有趣,但真拧巴。 过日子、做事业,靠“骗”可不行啊。咱们这么大大方方、坦坦荡荡的活着,不行吗? 所以真心想问主创,片子一开始,农民从稻草田拔出假人这段镜头,是在反讽什么? 豆瓣有个评论,绝了: 有一说一,这5部片子,的确很像是春晚小品串烧。 按我的理解,《我和我的家乡》这个题目的主题,应该是聚焦“乡愁”吧。中国人的乡愁,到底是什么呢? 是导演和编剧们脑海里想象的各种“度假村”“旅游村”吗?他们眼里的农村,这么样板化吗?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味道传承的乡愁,不是更真实吗? 是那几个孤胆英雄式改变乡村的男主角吗?合着,这里面没妇女什么事呗?妇女同志就是需要被感化、被驯服的角色?还有人民群众,也个个都跟墙头草似的呗?群众路线呢?中国人的精神风貌,还是《流浪地球》的“集体英雄主义”更真实。西方的这种意识形态少一点儿吧! 1日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,大大发表了重要讲话,掷地有声的说,“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。”贯彻执行这样的政策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污名化妇女的行为和举动,该停一停了! 说说每一段吧。 《北京好人》这片子换个人绝对演不下去,葛大爷的演技撑起了这部单薄的片子,被借钱那段演得很传神,医院场景也有很多搞笑的点; 《天上掉下个UFO》套的是《唐人街探案》的梗,加了直播、科幻等元素,郭帆的出镜是个彩蛋,佟丽娅还是和以往一样,“白月光”式的出场; 《最后一课》范伟的表演无可非议,可是他那一群中年学生,看着实在不像同龄人(陶虹和杨紫怎么看都不像同学吧),让人出戏。这一段青山绿水有许多景色拍的蛮美的; 《回乡之路》的故事有致命硬伤。其实几位主演演得都很好,大的路子也对,就是人物关系的转折过分生硬了,太假了。5个片子里有3个导演都让老婆出镜了,邓超这个拍的最好,梗很足; 《神笔马亮》整挺好笑,沈腾马丽真是“国民CP”。片子安利了“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”,让观众都具有了国际的视野,结尾强行拔高主题可还行? 哎,《我和我的家乡》,可以拍的故事太多了,整点感人的也非常容易。比如:抗疫青年和故乡美食;海峡两岸来个寻亲;春运返程的摩托车大军;被拐少年二十来年后回到了亲人身边;长江的小鱼溯游而上,游子回到家乡…… 乡愁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意义。不记得哪位诗人曾说过一段话,大意如下:“人和大象不同,人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。” 因此,乡愁,是人生永恒的主题。 |
电影《八佰》影片开头,同一场景,两种景象。隔着一条苏州河,一边歌舞升平,繁华
只要有书店,人就不孤单。 上周在优酷重新注册成为会员。夜晚闲来无事,看电影
YO,大家还记得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开播的大热韩剧《王国》吗,也叫《尸战朝鲜》。
序:很多年前就看过这部电影,并为之不忘,今天在电影院里重温了一次,又带来了新
刚看完电影,感觉还可以啊,很刺激的末日枪战怪物片,看这样的好莱坞商业大片,不
2020年的第一场院线电影。 人很多,电影看的也蛮过瘾的,画面、配乐都比较让人
智齿,人类的第三大臼齿,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称号,原因是在于它的萌出时期是人的16
《半条棉被》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倾情出品,动人地讲述了1934年红军长征路途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