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没有高潮,没有意义,这就是人生。” 电影《冈仁波齐》,是第六代电影导演张杨的作品。该影片以藏民朝圣为题材,用近乎纪录片的表现方式讲述了十一位藏族村民,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,共同踏上了历时一年有余,长达两千多公里朝圣之路的故事。 路途艰难,坎坷曲折,朝圣者们跋山涉水,知难而进,他们怀揣着对信仰的虔诚一路向前,让我们看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灵魂洗礼之旅。 炊烟袅袅,安静祥和,电影平淡开场,导演用大量篇幅展现了藏族村民的淳朴生活,记录下了藏民朝圣前的准备,从中我们知晓了他们各自的祈望: 青年尼玛扎堆为了完成父亲朝圣的遗愿,达成叔叔的心愿;晋美夫妇为了给家里盖房子意外死去的人祈福,顺便祝福活着的人;孕妇次仁曲珍为了家人和自己未出世孩子的平安;屠夫旺堆为了减轻自己常年杀生的罪孽...... 他们希望众生平安幸福,也祈祷自己一帆风顺,心愿简单而又真实,没有过多奢求。于是过完年,他们在村民的护送下踏上旅途。 双手合十,将合十的双手依次置于头顶、面前、胸口,行走几步后五体投地,前额触地,双臂在两侧划至头顶,起身,重复动作,周而复始。 “磕长头”是影片重复数次的画面,一次次的跪拜诠释着藏民们虔诚的信仰。从起点到终点,他们一路伏地而行,将身体覆盖朝圣的每一寸旅途。 不论风和日丽,还是雨雪交加;不论路面平坦,还是泥泞水洼,他们都一如往常,伏地而过,默默前行。两千多公里的路途伏地而行本就绝非易事,装载生活用品的卡车又在路途中遭遇车祸,他们不得不拖曳着车身继续行走。 女人跪拜,男人拖着车身行走,一段路程后男人们放下车身,重新回到起点,以磕长头的形式再走一遍路途。遇到上坡,男人女人便一齐发力,共同推车。条件艰苦,路途难行,他们始终没有抱怨,甚至沿途唱起了藏歌。 群山巍峨,优美的歌声萦绕山间,舒缓了每一位朝圣者的疲惫,歌曲散发的无限感染力,穿过云层,穿透屏幕,洗涤了我们的灵魂。 有新生,有死亡,但没有人在路途中止步。 孕妇次仁曲珍腹痛即将生产,一行人便急忙将她送去了邻近医院,平实记录下,她顺利完成了生命的延续。次仁曲珍短暂休息后便回到了跪拜行列,继续前行,她时而将孩子放在车中,时而和丈夫一起轮流背着孩子跪拜。 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,却将朝圣者心中的虔诚和信仰淋漓展现,他们怀揣着心愿,坚守着信念,前行之路没有丝毫动摇。 而尼玛扎堆的叔叔杨培,年岁已高,步履蹒跚却依然坚持完成跪拜的每一步,行至冈仁波齐山脚,他在睡梦中离去了。面对此景,众人长久沉默,尼玛扎堆却说“在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去世,是他的福气。” 生死自有定数,大家接受了这一事实,请了喇嘛为他安排天葬。于是,在一阵阵诵经声中,杨培在山脚永远安息了。不论是生命的诞生还是逝去,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。 影片没有使用夸张的镜头表达,而选择在平淡中、在静默里客观地将一切记录。藏民的一举一动,都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展露,这一切,都是纯良真诚的美好。 对生命慈悲,亦对信仰敬畏。 朝圣途中,屠夫突然停止了动作,旁人不明原因,但在镜头中我们清楚地看到,他面前有只小虫正在横向爬行,于是屠夫等待小虫经过后才起身继续。 细想他从前屠杀牦牛的生活常态,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他的改变。他渴望减轻罪恶,也真正用实际行动寻求着救赎。 同样,路途中一对四川夫妇和一头驴同行,男人跪拜,女人拉车,驴跟在车后面。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用驴拉车时,夫妇坦言,他们将驴视为伙伴,只有上坡拉不动时才会让驴拉车。 他们质朴又纯良,不论过去,朝圣之旅中的屠夫和夫妇都是真诚的,他们秉持着善心,对生命尊重,更对信仰敬畏。 没有高潮,没有意义,这是朝圣之旅,更是人生之态。 这种平淡,没有丝毫的枯燥和乏味,静默姿态下一点一滴,渗透着的都是对崇高信仰的虔诚。这种虔诚洗涤了朝圣者的灵魂,也在我们的心灵刻上印记。于是,我们看到了执着信仰汇聚而的美丽图景: 群山矗立,碧空如洗,一行人目光如炬,坚定不移。 |
电影《八佰》影片开头,同一场景,两种景象。隔着一条苏州河,一边歌舞升平,繁华
只要有书店,人就不孤单。 上周在优酷重新注册成为会员。夜晚闲来无事,看电影
序:很多年前就看过这部电影,并为之不忘,今天在电影院里重温了一次,又带来了新
YO,大家还记得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开播的大热韩剧《王国》吗,也叫《尸战朝鲜》。
刚看完电影,感觉还可以啊,很刺激的末日枪战怪物片,看这样的好莱坞商业大片,不
2020年的第一场院线电影。 人很多,电影看的也蛮过瘾的,画面、配乐都比较让人
智齿,人类的第三大臼齿,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称号,原因是在于它的萌出时期是人的16
《半条棉被》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倾情出品,动人地讲述了1934年红军长征路途中